潘友才
小隱建筑事務所創始人?!耙庀蠼ㄖ摗钡拈_創者,“意象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于2015年創立小隱建筑(Archermit)。潘友才非常注重中國建筑當代性和本土性的融合探索,用“意象”創造屬于本土并超越本土的精神場域,營造具有感情和生命力的詩意空間環境。在2020年提出“以意賦象,以象見意”為核心思想的建筑創作方法論——意象建筑。
編者按
每個向往西藏的孩子都有一個G318之夢,而緊鄰中國最美公路的藏東第一大湖“然烏湖”,便是鑲嵌在318國道上的一顆耀眼明珠。幽藍深遂的然烏湖水恍若天空滑下的一滴眼淚,寂靜得沒有絲毫聲息,猶如被久遠時光凝固的女子,心頭再也泛不起漣漪。她不食人間煙火,依然保留了世界難覓的原始美,傳說中的高原夢境。今天讓我們跟隨建筑師潘友才一起走進——然烏湖。
01 一個“有趣”的項目
2015年底,建筑師潘友才的同學給他介紹了一個“有趣”的項目,這是一個在藏區湖邊的自駕游營地,面積為2000多平方米,要求春節后提交施工圖……起初潘友才并不感興趣,考慮到項目規模小、時間緊,而且在遙遠的西藏地區。對于從來沒有去過西藏,又聽過不少關于西藏傳聞的他來說,認為去藏區做項目是件非常惱火的事情(后來的經歷也證明了確實很惱火)。幾天后同學再次追問對項目的想法,并提供了項目的準確地址,潘友才在地圖上找到然烏湖,又查閱了關于然烏湖的相關資料,于是決定接下這個項目,以至于后來一年多的精力差不多都耗在了這個營地上。
然烏湖是藏東第一大湖
營地位于然烏湖拉熱村,北側318國道蜿蜒而過,南側然烏湖如夢幻之境,是自駕旅行者觀賞然烏湖美景的最佳停駐點。營地地形北高南低,最大高差約13米,地勢相對平緩、開闊,景觀視野絕佳。湖邊綠草茵茵、古樹婆娑,山腰青松搖曳、杜鵑爛漫,山頂皎潔瑩藍、云浮玉色。
營地位于然烏湖北岸的拉熱村
一開始,關于營地要做些什么功能是比較模糊的,業主從商業運營的角度出發希望營地有客棧、咖啡屋、餐飲接待、24小時超市和旅游咨詢的功能;當地政府方面則希望營地有醫療救助站、汽車維修、觀景臺以及一個高標準的公用旅游廁所。雖然兩方分歧很大,但雙方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在318國道上建造一個標桿性的自駕游營地。
經過前期對然烏湖景區的發展方向,未來318自駕游發展態勢和國內旅游市場發展的分析探討,最終明確了營地的具體功能:高端體驗型精品酒店、綜合性的餐飲娛樂服務(咖啡、簡餐、茶歇、24h便利店、酒吧+KTV)、智能化的旅游咨詢服務設施、醫療救助站、星級衛浴設施、藏藥文化展覽館、藏地特色產品展銷、汽車維修、帳篷露營、房車露營、兒童森林樂園、觀景平臺、親水平臺等綜合旅游項目于一體,包含176個小汽車停車位、5個旅游大巴停車位和7個房車停車位??傉嫉孛娣e約70畝,一期工程建筑使用面積為2400平方米。潘友才希望這個營地不僅是一個標桿性的自駕游營地,更能成為然烏湖景區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
03 最大化利用景觀資源
利用原有地形的高差,保證從湖邊到318國道的各建筑依次抬高、互不遮擋;通過架空層高度調節,使得旅游服務中心主體建筑整體高于318國道6-8米,并在臨318國道入口處設置約20米高的景觀燈塔,從而保證項目安全性、昭示性和景觀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為最大化觀湖視野,綜合服務中心主體建筑沿318國道橫向折線延展約80米,臨湖一側為全落地玻璃,保證主體建筑臨湖一側絕佳觀景視野。主體建筑由白色實體不規則線條和大量通透玻璃構建而成,通過平面和豎向的造型變化最終以緩坡坡道重新與地面連接。營地主體建筑外觀順應地形轉折起伏似雄鷹展翅棲于湖岸。
主體一層為旅游服務資訊中心、管理中心、簡餐、咖啡、24H便利店、藏地特產展銷中心等景觀要求高的功能空間,簡餐以面點、快餐、糕點為主,咖啡為現磨咖啡,為游客提供一處休閑放松的觀景空間。端坐在大懸挑的觀景陽臺上,遠處的藍天、白云、雪山、彩林倒映在藍綠色的湖面中,耳旁風聲、水聲潺潺拂過,沐浴著高原的暖陽,嘬一口美味的咖啡或是聞著淡淡的茶香,抑或是把愛人、家人的笑臉烙在旅途的膠片上……
位于一層的服務空間
主體建筑前方點綴了8棟獨棟式度假酒店,酒店底部架空2-4米,根據視線需求高低錯落布置,且控制酒店屋頂高度均低于旅游服務中心一層1.5米以上,保證酒店客房絕佳景觀視野和客房相互間私密性的同時,亦可保證旅游服務中心優越的臨湖景觀視野。酒店客房西側為當地卵石制作的特色景觀墻,臨湖東南兩側均為4米高180°超寬落地玻璃窗,躺在床上然烏湖巍峨俊秀的雪山、滿天繁星的夜空即可盡收眼底。
利用主體建筑下部架空層布置景觀要求較低的醫療救助及星級衛浴設施、藏藥文化展覽館和設備管理用房,為游客提供安全、舒適、優質的輔助服務配套設施。不管是朝圣的徒步信徒、苦修的自行車行者、狂放的摩托車狂徒,還是獵奇的自駕車游者,這里都有你所想、所需、所樂……
為更好地應對然烏湖的水位變化,套房酒店底部架空約4米,然烏湖枯水期酒店掩于水草叢生,然烏湖豐水期酒店漂于波光之上,游于薄霧之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多少人所向往的生活呀!
臨湖地勢最低的位置設置約400平米的休閑酒吧,酒吧頂部為空中觀景平臺,景觀平臺通過景觀廊橋與服務中心、酒店、及服務中心北側小廣場直接連接,方便項目內部各功能空間的交通組織。酒吧四面均為4米高全落地窗,室內為大跨度無柱空間,觥籌交錯、激情狂歡的畫面蕩漾在悠然的然烏湖面……
東南角湖案水邊點綴1棟套房式獨棟酒店,配置獨立會客廳、休閑廳、棋牌室、約40平米臨湖空中觀景露臺。房間內任何位置都可將然烏湖美景一覽無余。
04 高原施工,困難重重
然烏湖營地季節溫差及晝夜溫差非常大,極端情況下單日溫差超過40度??紤]到高寒地區的溫差極大,在進行建筑選材時,要避免采用變形系數大的板材作為建筑材料,這些材料容易受溫差變化導致老化、變形、脫落的加劇,于此,應主要選用石材、木材、水泥制品、當地本土材料和一些變形系數小的金屬材料;施工工藝方面,要盡可能多的采用膠粘的施工工藝,而盡可能少采用水泥粘接的施工工藝。一方面高寒地區施工周期短不利于水泥粘接施工,極大的溫差和冬季冰凍會造成水泥粘接大量的開裂、剝落、脫落、堿蝕等等。然烏湖營地,采用了許多當地材料作為項目建造主材,獨棟酒店的卵石外墻是在整理場地時刪選的現場卵石,室外的木材是廢棄的火車枕木加工而成。項目采用的白色水泥纖維板、紅色耐候鋼板、超厚單層鋼化玻璃、深灰色鋼材等外墻主材,也是經過多方的咨詢走訪后確定的,這些材料既能達到預想的設計效果,也能適應當地極端惡劣的天氣。通過對上述材料的巧妙搭配,共同營造一個獨特、自然、溫馨、別致的趣味空間。
鋼結構框架示意圖
除了溫差,極端天氣也非常影響施工時間安排。西藏大部分地區一年有超過 5個月的冰雪天氣,夏季突發的雨雪、高溫、大風等惡劣天氣使得一年當中可以正常施工的時間和周期非常有限。在西藏這種交通運輸不便、施工周期受天氣影響非常大的地方,鋼結構是非常理想的建造方式,現場施工量少、安裝快捷、綜合造價可控。包括然烏湖營地在內,在西藏地區的項目外觀主材共同特性是耐候性好,施工工藝相對簡單,簡化現場操作,利于項目落地。潘友才希望這些具有創造性設計的項目在品質和完成度方面也是非常優秀的。
由于西藏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道路崎嶇、彎多彎急、隧道涵洞密布,泥石流塌方等造成道路損毀的情況時有發生,這對施工材料和施工設備運輸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超過13米的建材幾乎無法運達施工現場,大型施工設備如吊車、打樁機等無法運送,道路損毀和惡劣天氣也會導致運輸時間的不可控。在設計初期就要盡可能多地考慮材料運輸的問題,避免采用大規格的建材。高寒地區采用鋼結構建造時,要特別注意結構構件的合理拆分,保證材料科學的力學性能前提下,將材料拆分為便于運輸的尺寸規格。同時很多大城市常用的設備都很難送達,要考慮合理的施工措施和機械設備以及考慮好替代的施工手段,確保施工建造的順利開展。然烏湖營地鋼結構構件都控制在9米以內,確保鋼構能從成都順利運達項目工地。其他的外墻板材都嚴格控制了單塊板材的重量和尺寸,保證小型起重機和人力能配合施工,減輕施工人員的身體壓力。
高海拔對施工人員身體體能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然烏湖海拔3900多米,2016年5月然烏湖依舊漫天大雪,項目開工不到半個月,第一波工人就集體撤場,很多低海拔地區的施工人員根本無法適應高海拔氣候,這也導致施工人員的選擇變得局限。另外,高海拔對一些施工工藝也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如電焊、混凝土澆筑、金屬板材的安裝等等。和施工團隊一起探討更簡便的施工手段,讓施工變得更加容易高效,是最好的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但是很多時候還是得靠施工人員頑強的毅力挑戰身體的極限,頭腦里有太多項目建設過程中他們偉岸的身影。
營地建筑以藏民族所喜愛和崇尚的白色、紅色為主色調,通過白色水泥纖維板、紅色耐候鋼板、超厚透明玻璃、深灰色鋼材、當地木材及當地卵石等材料巧妙搭配,共同營造一個獨特、自然、溫馨、別致的空間環境。
潘友才——為四川省瀘州市代言
油紙傘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寓意美好吉祥,自古深受人們喜愛?!坝图垺迸c"有子”諧音,圓形傘面寓意美滿、團圓、平安;竹制傘架,寓意節節高升;自古油紙傘下演繹了多少經典愛情故事,油紙傘成了恩愛、浪漫代名詞;桐油工藝,鎮宅辟邪.....
圖片版權:小隱建筑
Q:請您預測一下未來鄉建的發展趨勢?
鄉村振興是目前中國重要的鄉村發展戰略,幾年的發展過程,全國各地已經看到不菲的成績。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和鄉村截然不同的生活節奏、生活理念、生活環境,讓越來越多城市和鄉村的人都對對方的生活有著美麗的憧憬與向往。讓鄉村生活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同時保護好鄉村淳樸閑適的生活方式和優美的生活環境,是未來鄉建能吸引更多人加入進來,并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常態非常重要的原則。
Q:請您分享一些在鄉建項目中的經驗和方法?
鄉建最重要的一點是留住鄉村原有的特質,并將其和人們現代生活的需求更好的結合,形成一個新的更具活力的“生命元素”,讓鄉村的“原住民”與“新居民”能凝聚在一起,讓更多的人愿意樂在其中,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狀態。挖掘一個合適的鄉村“生命元素”,需要對鄉村當地的植被、水文、氣候等自然資源,當地民居建筑、居民生活習慣、生活理念、鄰里關系,當地的交通狀況,當地的產業情況,當地的文化特色,當地的國土空間規劃等做非常詳盡的調研分析。保護那些極具特色的自然資源、地方生活細節,挖掘那些帶給人們美好記憶的人文元素和場所精神,探尋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資源,讓它們能夠有機融合,成為鄉村新的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這是非常重要的鄉村重塑手段。
Q:在現代和鄉土之間如何找到平衡?
現代和鄉土之間的平衡最主要是處理人、環境、經濟三者的關系。鄉村振興的成果都是外來人、物與當地人、物融合而成,拋開當地人談鄉村振興其實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人們對待鄉建這件事情,因為各自看問題所在的立場和角度不同,一開始肯定有非常大的分歧,盡最大的努力去消融彼此的分歧,相互理解與包容,讓彼此的“思想同步”,達成共識并共同努力克服困難去完成既定的目標,這是在處理當代和鄉土之間平衡關系最重要的一環。
鄉村和城市在生活方式上也有非常大的差異,鄉建工作在考慮如何讓鄉村的配套設施更符合現代人生活需求的同時,應該更多的考慮和當地人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融合,避免鄉村振興完成后,原本的鄉村元素完全被城市化的東西覆蓋了,沒有了鄉土的氣息。鄉村之所以吸引人,除了那優美閑適的自然環境,更重要的是那些村子的煙火氣帶給人心靈的沖擊。
鄉村的建筑環境和生活空間不同于城市里處處是精心規劃和計劃,鄉村的空間很多都是隨機生成的,是自然而然長出來的,那種“無序”的狀態能帶給人們非常多的驚喜,也正是這些驚喜吸引著人們向往鄉村。鄉建的空間改造一定是盡可能的讓村子回到原來那種自然的狀態,“野趣”中點綴著“精致”,鄉土的元素是底色,而現代的元素是“畫龍點睛”之筆,控制好過于現代化和當代的元素在鄉村的占比,是避免鄉土氣息被城市化吞噬非常重要的手段。
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發展都離不開經濟的支撐。為鄉村探尋到符合地方發展的經濟支柱產業,讓鄉村能夠“自我造血”,是鄉村持續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探索一些“當代活動”與一些 “本土原始活動”相結合的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是確保鄉村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渠道。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小隱建筑授權A+設計師聯盟發表